“政不出房户,天下晏然;刑罚罕用,罪人是希;民务稼穑,衣食滋殖。”
这是《史记》中对吕后的评价。虽然历史上对吕后的看法褒贬不一,但她所取得的政治成就却不可忽视。令人意想不到的是,在西汉历史上竟然还能找到一位与吕后相媲美,甚至在某些方面超过她的女性人物。
她便是孝文皇后——窦猗房。她不仅使得儿子汉景帝带着遗憾离世,令孙子汉武帝刘彻畏惧三分,更在临终之时成功保护了窦氏家族免受牵连,其卓越的政治手腕和深沉的谋略令人叹服。
公元前195年,汉高祖刘邦驾崩后,窦猗房作为一名宫女被选入宫中,侍奉当时临朝称制的吕后。吕后为诸侯王选派了一批宫女,窦氏也在其中。由于窦猗房家乡在清河,离赵国较近,她请求负责分派的宦官将她的名字列入去赵国的宫女名单。
展开剩余80%然而,那个宦官疏忽大意,将她送到了代国,成了代王赵恒的宫女。虽说是“上错花轿”,但却“嫁对郎”,赵恒对窦猗房宠爱有加。
不久,窦氏为赵恒生下了一女二男,分别是馆陶公主刘嫖、汉景帝刘启以及梁孝王刘武。几年后,公元前180年,吕后去世。在周勃、陈平等人的支持下,刘恒登基称帝,史称汉文帝。
汉文帝即位后,窦氏凭借文帝的宠爱被封为皇后。女儿刘嫖被封为张公主,长子刘启被立为太子,次子刘武为梁孝王。窦氏由一个普通宫女一跃成为大汉帝国的母仪天下。
尽管窦皇后因一场大病而失明,她的地位依然稳固无人敢动摇。文帝去世后,汉景帝刘启继位,他是个极尽孝道的儿子,尊母窦氏为皇太后,立自己的儿子刘荣为太子。窦氏即使失明,依然掌握着极大权力,显示出她的非凡影响力。
但窦太后偏心明显,她特别宠爱小儿子刘武。她甚至要求景帝将皇位传给刘武,尽管这违反了汉朝的礼法。刘启虽孝顺,但内心挣扎,他不愿令母亲伤心,曾考虑传位给弟弟刘武。
然而,朝中文武百官均反对,连窦太后的侄子窦婴也极力反对。得知此事后,窦太后怒不可遏,将窦婴逐出家族,断绝了关系。之后,景帝废除太子刘荣,窦太后又重提立刘武为帝的主张,许诺将天下最好的赏赐给他。景帝左右为难,只得和大臣商讨此事。
但楚国丞相袁盎坚决反对,最终景帝只好放弃,将胶东王刘彻立为太子,立其母王娡为皇后。
窦太后眼见心愿落空,也就不再提及此事。梁王刘武怀恨在心,曾暗中派人刺杀袁盎。景帝碍于母亲的威严,无法对刘武采取惩罚措施。后来,刘武想长居京城,但遭景帝拒绝,心情郁郁,最终郁郁寡欢而病逝。
窦太后为此悲痛欲绝,每日哭泣。景帝无计可施,直到长公主提议将刘武的子孙封王并赏赐财物,窦太后才稍稍恢复食欲,但她仍拒绝见景帝,甚至在景帝病危时不允许他最后一面。景帝最终含恨离世。
然而,临终前,景帝将掌握兵权的虎符交给了窦太后。继位的孙子刘彻,原本雄心勃勃,想大展宏图,却处处受制于窦氏权威。为推动改革,他大胆启用了儒家学者赵绾和王臧,任命他们为御史大夫和郎中令,主管朝政改革。
然而汉武帝推崇的儒学与窦太后坚持的黄老学派背道而驰,窦太后百般刁难二人。当赵绾和王臧建议皇帝不必事事禀报窦太后时,窦太后搜集他们非法牟利的证据,将二人投入大牢,最终二人死于狱中。
汉武帝最得力的左右手就这样被窦太后悄无声息地除去,使他心中不寒而栗。他清楚,虽然窦太后没有亲自临朝称制,但朝中大权实在她手中掌控。在窦太后眼里,雄才大略的汉武帝不过是一个傀儡。汉武帝因此放任朝政,沉迷狩猎,等待时机。
直到窦太后去世,汉武帝才真正掌握了朝政大权。临终前,窦太后一番话更显其深谋远虑。她自述多年干政却不希望后辈女性效仿,痛斥刘彻的哥哥刘荣被废至死,是刘彻生母王娡和田蚡所为。她强调自己这样做完全是为刘彻,为了巩固刘氏江山不落他人之手。
如此高明的祖母,竟将孙子视为傀儡,却让孙子感激她的所作所为,成功保护了窦氏一族免受汉武帝清算,并成功离间了刘彻与母亲王娡的关系,阻止了王皇后干政的计划,堪称一举多得。
吕后虽然临朝称制,但最终吕氏家族被连根拔起。反观窦太后,却完好保全了家族。公元前135年,令汉武帝心生忌惮的窦太后离世,汉武帝得以真正重掌大权,最终成为被誉为“千古一帝”的伟大君主。
发布于:天津市